Pages

Sunday, July 19, 2020

紙容器總用量長期黑箱…環署「7成回收」究竟怎麼算的? - UDN 聯合新聞網

berasketa.blogspot.com

上半年受疫情影響,餐飲外送、外賣量大躍進,造成紙容器用量暴增,環保署統計今年一到五月紙餐具回收量是去年同期二到三倍,但實際用量卻成謎。環保團體質疑環保署長期黑箱作業,民眾不知道有多少廢紙容器被當成一般垃圾燒掉或掩埋,但公布的容器回收率卻高達七成以上,批環保署很會美化數字。

環保署公布今年一到五月廢紙容器回收量,一、二月維持在八千多噸高檔,三月起新冠肺炎疫情嚴峻,回收量衝到近一萬二千噸,四月更飆到近一萬四千噸,五月略減;但對比去年同期,數量都大增二到三倍。

今年一到五月回收量為五萬五千多噸,已超越二○一八年近四萬噸的量。去年回收量約八萬噸,業界估今年會超越去年,環保署也認為外送、外賣量增加是主因。

國人每年到底用掉多少紙容器?一直沒有答案。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也從不公布;由於紙容器屬「容器類」的應回收項目,因此與鐵、鋁、寶特瓶等十二種容器一起計算回收率,環保署公告的廢容器回收率這幾年都維持七成以上,環團批環保署根本魚目混珠,讓紙容器回收率始終沒有真相。

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說,環保署拿不出紙容器使用總量,「請問回收率是怎麼算出來的?」

他認為,今年有這麼大的回收量,加上民眾普遍沒有回收習慣,合理懷疑被燒掉和掩埋的紙容器難以估計,加上環保署只公布「廢容器」回收率,隱藏各種容器的回收率,明顯是以寶特瓶等高回收率的美化數字,凸顯紙容器回收黑箱的老問題,無助回收及減量。

環保署藉由向業者課徵回收清除處理費,掌握紙容器的生產量。但基管會表示,紙容器板材多靠進口,但板材用途繁多,掌握流向相當困難,加上做紙容器的業者有些是非法地下工廠,不繳處理費,環保署也就沒有明確的總量數字。

基管會執行秘書顏旭明表示,說黑箱太沉重,但紙容器使用量與回收量長期對不起來,確實易讓外界有負面聯想,他承諾只要不涉及個別廠商的個資,也不妨礙環保署追查非法業者,將一律公開供外界檢驗,各種容器的回收率也應分開計算,才能精進回收與減量政策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ly 19, 2020 at 11:43AM
https://ift.tt/30wnm5y

紙容器總用量長期黑箱…環署「7成回收」究竟怎麼算的? - UDN 聯合新聞網

https://ift.tt/3fzKfLy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